近期,读了《党史必修课》这本书后,我的感触颇深。我对党的了解更深入了。中国共产党党史是一部富有教育意义的奋斗史。建党至今九十七年的历史,九十七年的艰苦历程,九十七年的不懈努力,九十七年向往美好生活的期待,九十年勇敢而艰难的。当再一次回顾历史,我再次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所折服。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充满千辛万苦。1921年,中华大地满目苍痍,饿殍遍地,内有军阀年年混战,百姓民不聊生,外有帝国列强虎视眈眈,中国领土危在旦夕。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也曾出现许多政党,想要救国救民,但最后都失败了。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一个决心拯救黎民于水火的伟大政党诞生了,他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压力重重,但是伟大的革命先驱者顶住了重重压力开始了漫长的探索。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是中国近代开天辟地的大事,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是敢于反抗,不畏强权的。1925年,党领导下震惊中外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五卅运动”在上海爆发。五卅运动之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得到广泛深入的宣传和传播,在全国人民中的政治威望迅速提高,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力量空前壮大。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打败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拉开了大幕。
然而,革命的道路岂会有一帆风顺的呢?中国共产党心系国家,一心想要带领中国民众从水深火热之中走出来,国共合作,决心北伐。然而,工农运动的波翻浪涌和共产党的迅速强大,引发了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内隐伏的危机。国民党背信弃义,将他们的枪口转向中国共产党。这是一场在中共历值得永远铭记的悲剧,杀害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反动分子阴风愈刮愈烈,大半个中国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下。这次背叛,使中国共产党遭受了沉重挫折。
中国共产党是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虽然新旧反动势力的惊涛骇浪,*了国共合作的*之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进入了最艰苦的岁月,但是真正的革命者是勇于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毛主席说过“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纵使遭受无情的背叛,纵使经历惨绝人寰的杀害,中国共产党也绝不会轻易放弃,因为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坚定的信念,他们知道还有千千万万劳苦大众等他们来拯救。
中国共产党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起初,没有足够革命实践经验的中共领导人,由于受到苏俄模式的影响,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进行革命,忽视广大的农村,结果陷于不利境地。在经历了沉痛教训后,共产党人毅然决然投向农村。这没有其它国家成功的经验可以汲取,没有别国的成功道路可以借鉴。选择这条路,需要巨大的胆识,也承担了巨大的压力。但是,中国共产党不畏惧,敢于创新,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现工农武装割据,中国革命由此走到了柳暗花明的又一村。
中国共产党是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1934年10月,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开始了艰难的长征。在滂沱大雨中,红军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一百多公里。在枪林弹雨中红军们依靠悬空的铁索铁链夺下桥头,占领了泸定桥。在大雪纷飞的雪山山头,红军队伍在艰难地行走。在满是沼泽的草地,红军队伍在勇敢地前行。尽管长征途中困难重重,但是共产党员团结一致,不怕牺牲,勇往直前,从未退缩。他们克服重重艰难险阻,浴血奋战。漫漫征途,他们用双脚走出了新中国的希望。硝烟弥漫,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希望之城。正因为他们的牺牲,才有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正因为他们的无畏,红军才有了“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气概!
中国共产党是淡漠名利,无私奉献的。共产党人像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当开发油田,出现井喷时,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粉,共产党人王进喜当即决定用水泥代替。成袋的水泥倒入泥浆池却搅拌不开,王进喜就甩掉拐杖,奋不顾身跳进齐腰深的泥浆池,用身体搅拌。井喷终于被驯服了,可是王进喜累得站不起来了。王铁人为发展祖国的石油事业日夜操劳,终致身心交瘁,积劳成疾。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大洋彼岸时,在美国学习、工作的钱学森先生义无反顾地放弃优裕的工作环境和优越的生活条件,力争早日归家为祖国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即使遭百般阻挠,甚至被关入监狱,遭受磨难,但他仍初心不改,归心似箭。经历了一番艰难曲折,终于回到了魂牵梦绕的祖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回国后,在他的带领下,我国航天团队披荆斩棘,克服重重困难,全身心投入到航天建设之中,在较短时间内铸就了“两弹一星”的历史丰碑,为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在新中国建立以后,全国百废待兴,是一代共产党员奉献了他们的满腔热血甚至生命,才使新中国快速发展,成为强国。是共产党员用他们的智慧奏响了新世纪的华章。他们为祖国的未来无私奉献自己的一切,而不求任何回报,只为祖国能越来越强大。
阅读这本书,我不仅更深切地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过程,以及党经历的磨难,而且令我难以忘怀的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敢于反抗,不畏强权;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紧跟时代,勇于创新;不怕牺牲,勇往直前;淡泊名利,无私奉献……这些宝贵的精神使共产党成立至今日益壮大,这些可贵的精神使中国综合国力快速提升。越深入了解党,我就越为党的魅力所吸引、所折服。作为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学生,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赞扬这种精神,传承这种精神。我会在未来的学习以及生活中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争取早日成为党的一员,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贡献。
通过学习《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中国共产党简史》等书,加深了对共产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认识,一百年的风雨兼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走过了名垂史册的光辉历程。作为一名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应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特别是青年学生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重要阶段,要引导好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厚植家国情怀,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前进的步伐中。引导青年学生加强品德修养,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让自己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行得更远。同时,还要锻造过硬本领,加强学习,增长才干与本领,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精彩人生。
总书记曾强调指出:“历史是很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课不仅是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只有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深刻的认识和把握现在,更好地面向和开创未来。
这本书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生动活泼的语言全面的展现了我们党90多年的艰苦奋斗和曲折探索,从政治革命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两条线索交错叙述,全面展现我们党发展壮大的辉煌历程。
《党史必修课》正是深刻阐述诠释我们党从诞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近百年光辉历史的重要思想理论成果。其编写目的就是要使广大党员了解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以及实现伟大复兴的探索史和奋斗史,把握党近百年艰辛奋斗、曲折探索、走向复兴的伟大历史征程。最终,使全体党员从学习党的革命史、建设史、改革开放史、伟大复兴史中汲取智慧营养和力量源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在我们党支部书记的号召下我利用几天的时间阅读了《党史必修课》。该书简述了我们党的成立和在艰难困苦中不断探索不断成长的故事,还介绍了这期间的一些党的重要人物,体现出了我们党人才辈出、生生不息的趋势。
首先是我们党的建立。从1921年1月开始,中国革命开启了新的伟大征程,最早的工农革命是口传耳闻的曙光。热情高涨的革命烈火引发了革命势力的恐慌和憎恨,他们同流合污,联合对抗革命力量。艰难困苦之中,年轻的中国共产党迎接了第一场严峻的考验。寥寥几句话的描述,正是张国焘、罗章龙、包惠僧、毛泽东、谭平山等革命先辈的生存境况。我们可以清晰的想到看到,那些发动革命集会的英雄前辈们,是在呐喊命运,为国家感叹不已。我们党首先建立了党的领导机构劳动组合书记部。劳动组合书记部的主要工作,一是通过宣传教育,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二是发动工人群众,组织工会,开展罢工斗争。
从1921年下半年开始,各地规模不等的工人罢工不断涌现:上海浦东英美烟厂工人罢工、陇海铁路工人罢工、粤汉铁路武长段工人罢工、汉口人力车夫罢工、长沙纱厂工人罢工等,然而,正式揭开近代中国第一个工人运动热潮序幕的,是爆发于1922年1月的香港海员大罢工。
我们党在最终在南昌打响了武装革命的第一枪,接着又另辟蹊径,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现工农武装割据,中国革命由此走到了柳暗花明的又一村。我们在取得了几次反围剿的胜利之后,又走上了万里长征的道路,最后在延安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爱戴和支持。
1937年,“七七”卢沟桥的炮声发出了中华民族被压抑已久的吼声和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一再建议和请求下,国共两党开展了第二次合作,中华民族从此同仇敌忾一致抗日。最终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这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抗战的胜利洗雪了中华民族的耻辱,但是,和平却没有如期而至。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为继续其专政统治,再度挑起了中国历规模的一场内战。这是中国两个命运、两种前途在疆场上的最后一次决战。人民在历史的关键时刻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中,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让貌似强大的反动统治集团在顷刻间灰飞烟灭,也让旧权、封建、帝制绝迹。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大地上诞生了。100多年来,中华民族一直处于被侵略、被殖民、被欺凌的境地一去不复返。全国人民处于手舞足蹈的国庆状态,毛主席庄严宣告:“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自然万物信手拈来,颂扬歌吟,仿佛完全出自天然。新中国的诞生,在天安门的周围随处可见,看不见刻意的搜寻,一切都在不经间之间,在足够生存经验之上,党史以国庆方式璀璨。
党史的探索时代,是从1956年到1966年的这10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一段艰辛而曲折的探索历程。1956年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然而,这一时期,从反右派斗争,到“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误与挫折接二连三,使国家建设困难重重。恰好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正视错误中修正错误。在这里,探索是一个政党说到兴奋处激动、说到失误处调整、是由衷的改错。就新中国在探索中不断成长时,“*”阻碍了新中国的进步,成为共和国记忆中永久的伤痛。从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是一场由错误发动,被反动分子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使国家和人民群众遭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损失,成为一场空前的民族浩劫。“四五运动”是一场悼念周总理、反对“江 青集团”的强大反抗活动,也成为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对正义的呼唤,扭转了时局。
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彻底抛弃一切陈规旧俗,驶入了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大道。从此,中国社会的变化发展日新月异,精彩纷呈,让人目不暇接。随着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人们突然发现,好像每个人都有事儿干,有奔头了。人人都像充足了电,有的是劲头,每个人都充满了积极性;随着香港、澳门的相继回归,百年长梦得以圆满。中华民族最终以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为20世纪画上圆满的句号。
阅读这本书,我不仅更深刻地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过程,以及党经历的磨难,而且令我难以忘怀的是中国共产党敢于反抗,不畏强权,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紧跟时代,勇于创新;不怕牺牲,勇往直前;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些宝贵的精神使共产党成立至今日益壮大,这些可贵的精神使中国综合国力快速提升。越深入了解党,我就越为党的魅力所吸引、所折服。作为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学生,我们要学习这种优秀品质,传承这种精神。我会在未来的学习以及生活中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贡献。
总书记曾强调指出:“历史是很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课不仅是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只有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深刻的认识和把握现在,更好地面向和开创未来。
这本书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生动活泼的语言全面的展现了我们党90多年的艰苦奋斗和曲折探索,从政治革命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两条线索交错叙述,全面展现我们党发展壮大的辉煌历程。
《党史必修课》正是深刻阐述诠释我们党从诞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近百年光辉历史的重要思想理论成果。其编写目的就是要使广大党员了解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以及实现伟大复兴的探索史和奋斗史,把握党近百年艰辛奋斗、曲折探索、走向复兴的伟大历史征程。最终,使全体党员从学习党的革命史、建设史、改革开放史、伟大复兴史中汲取智慧营养和力量源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熟悉历史,不仅可以较为清晰的认清现实,更能把握好未来。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善于向自己的历史学习,因此,中国共产党100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不断学习和反思自身的历史,一部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指导现实不断前进的历史,是一座增进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精神宝库。在新时代认真研究和学习党史对我们坚持正确的党史观,把握党的建设规律,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要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感悟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只有在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感悟真理力量,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深刻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思想伟力,做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才能始终保持政治定力,始终立于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明奋进之大势,才能不被困难所压倒,不被迷雾遮住双眼,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要以坚定信仰进行伟大实践,以坚定信仰催发奋进之力。百年前的中国,主权丧失,军阀割据,民不聊生。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打破困境到打开局面,从开辟新路到开创伟业。从嘉兴南湖的红船,到南昌八一起义,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到于都河长征第一渡,从遵义会议的拨乱反正,到重庆谈判千辛万险,从新中国成立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到现在位居世界强国之列。正是因为一代代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仰、前赴后继、无私奉献,才让我们不断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理想信念是任何时候都不能缺少的“根”。
要从党的优良传统、红色基因中汲取思想道德营养,做好崇德、明德、修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之于个人、之于国家,都具有基础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用人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在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中,涌现出无数的时代先锋、民族脊梁、道德楷模。他们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展现了崇高道德风范。学习党的历史,就要学习这些革命先辈的光荣事迹,厚植良好家风,守望道德高线、严守纪律底线,始终慎独慎微、严于律己,挺直共产党人精神脊梁,交出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合格答卷。
要知行合一,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上见行动。我们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走过百年光辉历程、在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70多年、拥有9100多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要始终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群众多解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防止学习和工作“两张皮”。用实际行动担负起为民谋利益、添福祉的责任,在实干苦干、砥砺奋斗中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做出佳绩、砥砺本色。
忆峥嵘岁月 到中流击水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党的历史作为中华民族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学习党史,我深刻领悟到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青春向上,敢于领导人民勇于奋斗抗争的党,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
历史的一页不会忘记建党以来的丰功伟绩,防非典,抗地震,斗疫魔,一步步跋山涉水,哪一步不是万众一心;从两弹一星到北斗导航,从港澳回归到加入世贸,从中国桥到中国路 ,哪一步不是日夜兼程。
历史的一页不会忘记党和群众的鱼水情,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放眼今日疫情,能够被我们控制,也是因为有党的正确领导和群众的紧密配合。
学史明志,酌水知源,百年征程波澜壮阔,不是终点,仅是起点,时值火热激荡的六月,学党史,忆峥嵘岁月 ,再次燃起植根于我们电信人血脉深处的躁动的基因,一起,到中流击水。
习近平同志《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是党史学习教育的根本遵循,深入总结了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铸就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伟大精神。我在原原本本学习《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指定书目的基础上,5月中旬到xx西革命老区长汀沉浸式地进行了党史学习。在红军长征出发地,我更加深切地体会到“革命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精神所在,就是血脉所在、力量所在。我们要结合学校实际,以思政课程悟党史、以课程思政传精神,在以学为先、学好原文的基础上,通过《长征组歌》音乐党史教育课、《xx西儿女》原创话剧党史教育课等系列具有艺术院校特色的形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入脑入心、走深走实,教育引导师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通过学习《论中国共产党历史》,认识到党史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浴血奋战的伟大历程,承载着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使命任务,让我们对党、对国家、对我们的事业和生活充满信心。结合作为学校教辅部门的工作实际,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做好学校图书文献和智慧校园建设等各项工作,更好地服务广大师生。
《琼崖红色故事海口卷》读后感
近期阅读了《琼崖红色故事 海口卷》这本书,从《琼崖党旗从海口竹林村升起》、《潭口阻击战,中共琼崖抗日第一枪》片段里反应了中共琼崖“一大”肇始,全面涵盖了琼崖革命各个斗争时期的历史事件和英雄杰出人物是其突出特点,也是该丛书编撰的立足点与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求。牢记肩负的责任使命,必定不忘血泪荣耀;捍卫民族精神家园,必然记忆历史的传统价值。青少年正是长身体、长知识、长理想的关键时期,同样需要先进思想动力的推进。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是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途径。
刘秋菊是海南人民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琼崖革命女英杰。《刘秋菊智取潭牛敌炮楼》采撷刘秋菊无数英勇斗争事迹中的一个小故事,反映了她睿智善断、料事如神,敢于斗争、果决出击的斗争精神与无穷智慧。《马鞍岭阻击战》表现了女子军特务连血染沙场的英雄气概。作为该丛书收编结束的重要标志篇章,《风门岭上战旗红》的鏖战则宣告了海南从此获得了新生。革命先辈追求真理、坚贞不屈,不惧牺牲、英勇善战,敢于斗争、百折不挠的高贵品格必定是青少年一代赓续前行的巨大动力。革命先辈用鲜血和智慧凝结起来的斗争故事,像甘泉酣雨浸润于每一个读者的心扉。
学习了四本党史学习教育必读书籍,感触颇深。1921年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胜利闭幕。这条游船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这条红船成为了中国革命的源头,象征着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道路上扬帆起航。与红船共同被载入史册的,是其所承载的“红船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的精神之源,“红船精神”包含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与各个阶段的革命精神与之有着深厚的渊源,它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精神基石。学习“红船精神”应当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展开。在理论层面,应当将红船精神的研究纳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范畴,将其作为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一切伟大精神的源泉。找寻精神谱系内部的逻辑联系与传承关系,阐释其对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理论意义。在实践层面,要深入挖掘红船精神中所蕴含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将这些精神转化为推动干事创业的不歇动力。要引领广大学生发挥首创精神,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实现人生的价值,用青春激情扛起时代创新的旗帜。要引领广大学生发挥奋斗精神,在学习与工作中脚踏实地,在追求理想与目标过程中锲而不舍。要引领广大学生树立奉献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工作中勇挑重担,主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为国家、社会、人民的奉献过程中体现自我价值,成长为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知史明鉴,观照未来。党史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共产党人增强信念、提升正气、提升党性修养水平的依据和动力。学习党史是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的直接方式,是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的关键途径。通过学习与理解党的奋斗历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科学规划未来的发展之路。高校开展党史教育活动,将党史教育贯穿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不仅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更在思想上树立起为人民服务、为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信念。学校通过讲、写、画等方式学党史、讲党史,同时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网络平台有效地提升了学习效果。每位师生党员都应该在党史教育中重温红色革命精神,提升党性修养,学习先辈们坚毅的信念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继承光荣传统,用科学知识和人文素养武装自己,担当起时代重任。
总书记曾强调指出:“历史是很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课不仅是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只有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深刻的认识和把握现在,更好地面向和开创未来。
这本书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生动活泼的语言全面的展现了我们党90多年的艰苦奋斗和曲折探索,从政治革命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两条线索交错叙述,全面展现我们党发展壮大的辉煌历程。
《党史必修课》正是深刻阐述诠释我们党从诞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近百年光辉历史的重要思想理论成果。其编写目的就是要使广大党员了解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以及实现伟大复兴的探索史和奋斗史,把握党近百年艰辛奋斗、曲折探索、走向复兴的伟大历史征程。最终,使全体党员从学习党的革命史、建设史、改革开放史、伟大复兴史中汲取智慧营养和力量源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这些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顾党的百年来时路,不禁让我们开始思考,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应当如何不忘来时路,又当如何勇对未来途?
不忘来时路,需要我们将初心与使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讲话的一句重要内容。的确,我们党从嘉兴南湖的游船上走来,来时路不可谓不艰难困苦,而也正是不忘为何出发激励着我们党走到今天成为百年大党。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话语其实一直在我们心中,然而如何去做或许值得我们加以深思。我想答案其实早已明确,这一切的答案或许藏在于敏那可以铺满一戈壁滩的草稿纸上,不畏艰难,独立自主,开发出于敏型氢弹,为中国国防做出了巨大贡献;或许藏在毅然放弃美国优厚条件,选择回国那一坚毅的决定中,不顾朋友挽留,不顾国内艰苦环境,为中国国防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或许藏在屠呦呦那380余次的失败中,不畏困难,信心坚定,百折不挠利用现代医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不断改进提取方法,终于在1971年获得青蒿抗疟发掘成功。没错,在自己的领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最好的不忘初心使命,就是最好的不忘来时路。
不忘来时路需要我们从来时路中不断吸收养分。“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xx日在xx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讲话中的重要内容。
学习伟大的革命精神,从井冈山精神中学习先辈是如何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取得胜利;学习抗美援朝精神,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知难而进、坚韧向前,不断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步。读史明志,读史知途,不忘来时路所需要的就是我们不断从先辈的光荣历程中汲取营养,当遇到困难时,从过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不忘来时路,需要我们敢于担当。“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做出的重要论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需要每一个青年能够勇于担当,如同木里森林31名扑火勇士那样,面对巨大的森林火灾,一步不退,用他们宝贵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担当;如同,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时,面对病毒,一名名医护人员用他们一张张请愿书展示了他们的担当;如同,边境线上,一名名士兵即使付出生命也寸土不让,诠释了他们坚守的担当。可想而知,将来途不会是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各种艰难挑战,而那时我们应当,也必然会站出来,诠释我们的担当。
知史爱党 知史爱国。跟随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回顾我们党走过的峥嵘岁月,从来时路中汲取营养,不忘我们党的初心,不忘我们的入党初心,牢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担当的使命,勇于担当,勇面未来,走好即将到来的将来路,做一颗为党和国家事业默默付出的螺丝钉,这便是最好的担当,最好的不忘来时路。